本文转自:南京晨报
王桂兰在培训班授课。 医院供图
心理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石,孕产妇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孕妇本身,对下一代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。随着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的临近,近日,在南京市卫健委组织的孕产妇精神障碍培训班上,南京市秦淮区妇幼保健所王桂兰表示,围产期女性处于“气血易乱、情志易感”的特殊生理窗口,而情绪与脏腑相互影响,因此,在此期间进行中医情志的调摄十分必要。
今年31岁的朱女士因5年前确诊抑郁症,一直规范用药,且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水平。去年,朱女士将备孕提上日程,但过往病史一直让她耿耿于怀。经过专业医生咨询,规范停药后开始备孕。
孕14周的朱女士来到秦淮区妇幼保健所建卡,接受心理量表评分后,在接诊医生的建议下找到王桂兰。“此刻的情绪是合理的,它想保护我和宝宝。”王桂兰表示,虽然有乏力的情况,应该纯属怀孕后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。后来经过系统的疏导和定时的复诊,朱女士顺利生产。
王桂兰告诉记者,朱女士在初诊接受心理评估时,EPDS、PHQ心理量表筛查时数据都偏高,且朱女士反映有乏力等躯体症状,于是接诊医生建议她进一步接受咨询。“在经过系统评估和了解后,发现朱女士应该只是孕产期的常见症状,数值的升高可能与内心紧张等多个因素有关,经过心理疏导及中医情志调节如耳穴压豆、音乐情志法后,后期朱女士的孕期十分顺利。”王桂兰说。
“理解孕产妇的核心需求是构建有效服务体系的根本。”王桂兰表示,围产期女性处于“气血易乱、情志易感”的特殊生理窗口,情绪与脏腑相互影响。中医认为,过度的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会导致气血紊乱,引发疾病,对于围产期的女性来说,此阶段女性生理和心理都经历巨大变化,情绪尤为敏感,此时也是进行情志调摄的黄金时期。
王桂兰告诉记者,当前围产期心理服务面临诸多挑战,碎片化是核心症结,严重阻碍了优质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公平可及。从日常生活中入手,正确对待围产期女性心理的变化,需要夫妻、医患与家庭协作,要做到“先允许,再平复”,她解释,女性孕产期情绪剧烈波动,源于生理基础的“断崖式”变化。此时激素风暴不是矫情是警报,生理上的“断崖式降温”,是身体先失控,情绪才失控。
此外,正确的沟通和表达也是关键所在。在此期间,围产期女性与伴侣沟通时,可以用“说感受+给具体指令”替代指责,30秒让伴侣明白;与长辈沟通,可共情先行,软化防御,用“肯定关心”代替“反驳经验”,降低对抗感。
“每一次沟通都是赋能机会,每一次干预都是治愈起点。”王桂兰建议在基层医院加强专业培训,推广筛查干预流程,建立区域化服务网络,构建“生物-心理-社会-文化”四维整合的服务体系,实现从基础的“被看见”到高阶的“个性化全程关怀”。
“两周情绪低谷是红线。”王桂兰表示,出现以下任一症状,持续14天,请立即就医。
1.兴趣下降,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;
2.食欲显著改变,或暴饮暴食,或茶饭不思;
3.出现“不想活”的念头,或有伤害自己或宝宝的冲动。
南京晨报/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
发布于:北京